5月24日,中海达与江西师范大学合作共建的地理信息技术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江西南昌举行。江西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彭志伍、江西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涂宗财、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常务副会长刘大可、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北斗产教融合创新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唐双全、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院长林珲、中海达集团董事长廖定海、总裁助理姜军毅、都市圈公司总裁廖兴国共同出席了本次仪式。
该地理信息联合实验室将加强校企合作,发挥各自在资金、设备、技术、人员方面的优势,共同推动地理信息科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塑造社会适应性更强的综合型人才,促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双方将秉承开放积极态度,建立全面、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助力江西师范大学地理学科和中海达集团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联合实验室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积极构建“北斗+”人才链、技术链、产业链,致力于成为国际一流的“北斗+”精准位置应用技术创新中心。
涂宗财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将以中海达地理信息技术校企联合实验的建立为契机,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教融合,大力培养专业高级复合型产业人才,产出更多重大科研成果。
林珲院士表示,期待联合实验室的建立能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表示江西师范大学将与中海达合力打造好国家地理信息技术人才链及产业链,推动地理学科冲击国家流学科建设。
廖定海董事长表示,本着自主创新的原则,中海达一直以来十分注重人才培养,每年研发投入在营收收入的10%以上。他还表示,未来,中海达还将继续立足于自主创新,坚持走产、学、研发展道路,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
在现场众多专家领导的期待中,江西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副主任彭志伍、江西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涂宗财、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院长林珲、中海达集团董事长廖定海共同为实验室揭牌。随后,涂宗财副校长为廖定海、姜军毅、廖兴国颁发客座教授聘任书。
多年来,中海达利用自身优势,充分整合高校的优质资源和各相关产业资源,与中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科院声学所、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等多所院校开展了产教融合深度合作,建立了多个人才培养基地以及实验室。同时,中海达还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多个科研平台,在30所高校建立了高精度室内定位实训室、三维激光及移动测量实训室、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实训室等,并向全国110多所高校捐赠了软硬件设备。为了促进人才培养,激励更多高层次人才,中海达还在全国40多所院校设立了奖学金,目前已累计资助2000余名学生。
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方式,中海达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未来,中海达还将继续在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对接形式,拓展对接深度,着力培养适应地理信息行业需求的各类高水平实践创新人才,开展科研联合攻关,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完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机制,共同攻关科研生产难题。
部分图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编辑/罗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