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
solution
解决方案
高精度后处理差分系统推荐方案
厘米级实时差分系统(RTK)已经广泛应用于测绘等领域,但其受到差分链路传输距离的限制,在一定领域 无法使用实时差分获得厘米级定位精度。在当下无人机航测领域中,大量的像控点布设、作业面积及环境, 往往限制了外业人员在野外作业时的工作效率, 中海达于2016 年推出高精度后处理差分系统,可以通过移 动站和基站分别采集静态数据,通过后处理软件处理出移动站的厘米级定位坐标,减少80% 像控点布设,有 效提高了航测的工作效率。
高精度后处理差分系统推荐方案
厘米级实时差分系统(RTK)已经广泛应用于测绘等领域,但其受到差分链路传输距离的限制,在一定领域 无法使用实时差分获得厘米级定位精度。在当下无人机航测领域中,大量的像控点布设、作业面积及环境, 往往限制了外业人员在野外作业时的工作效率, 中海达于2016 年推出高精度后处理差分系统,可以通过移 动站和基站分别采集静态数据,通过后处理软件处理出移动站的厘米级定位坐标,减少80% 像控点布设,有 效提高了航测的工作效率。
  • 项目背景
  • 解决方案
  • 方案优势
    厘米级实时差分系统(RTK)已经广泛应用于测绘等领域,但其受到差分链路传输距离的限制,在一定领域
    无法使用实时差分获得厘米级定位精度。在当下无人机航测领域中,大量的像控点布设、作业面积及环境,
    往往限制了外业人员在野外作业时的工作效率, 中海达于2016 年推出高精度后处理差分系统,可以通过移
    动站和基站分别采集静态数据,通过后处理软件处理出移动站的厘米级定位坐标,减少80% 像控点布设,有
    效提高了航测的工作效率。
中海达旗下比逊电子研发的事后差分PPK 技术(post processing kinetic) 是利用载波相位进行事后差分的GPS 定位技术,其系统也是由基准站和流动站组成。与RTK 实时载波相位差分定位技术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可以作为RTK 技术的补充,其主要作业过程包括外业观测数据和内业数据处理。

作业地点:天津宝坻
仪器型号:iFLY U3R 工业级无人机 飞行高度:375m 相机型号:SonyA7r
数据情况:1930 张相片、覆盖面积10 平方公里、航向重叠80%,旁向重叠65%、测区内布设5 个控制点参与空三解算,12 个点检查精度、检查点与控制点通过天津CORS 采集西安80 坐标、采用后差分PPK 方式记录高精度POS 数据。
数据处理方法:利用UAV- PPK 软件解算地面基站与机载PPK 模块数据得到高精度POS,利用该POS采用零像控方式处理,得到空三后检查点精度如下图。
五个像控点情况下X 方向中误差5.3cm,Y 方向中误差6.6cm,高程中误差29.8cm。
基于该空三结果生成正射影像,在该影像上对比图像上点坐标与GPS 实测坐标,得到正射影像图精度。
精度分析:影像图上X 方向中误差10.5cm,Y 方向中误差15.2cm,高程精度19.7cm。

    RTK 技术作业距离远但总有接收不到差分信号的时候,或者有的时候在山区测量移动站作业距离近,远了就没办法接收到差分信号,差分信号是通过数据链传输,或多或少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应用PPK 技术进行测量,利用PPK 技术不需要数据通讯,作业半径可以达到300 公里以上,在RTK 受到限制的区域也能利用GPS 进行动态测量,是对RTK 的一种重要补充作业方式。
相关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