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卫星导航定位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卫星导航定位科学技术奖实施细则》,经8位院士和其他专家组成的卫星导航定位科学技术奖奖励委员会评定,由中海达及旗下子公司广东满天星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满天星云)参与完成的“基于北斗高精度全强固平板的地理国情监测外业调绘系统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2017年度卫星导航定位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该奖是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和技术领域唯一设置的科学技术奖,亦是我国卫星导航定位行业的最高行业奖,反映了我国当前在卫星导航定位领域中所取得的最高科研水平和应用推广成果。同时也反映出中海达科研水平已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此次获奖的地理国情监测系统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它改变了传统的纸质调绘模式,提高外业调绘效率50%以上、作业成本可降低50%左右,极大的减轻了作业人员的负担,提高了作业单位的综合效益。此项成果可为国情、省情、县情提供常态化的监测手段。

地理国情监测调绘系统
地理国情监测是综合利用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GNSS)、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等现代测绘技术,综合各时期已有测绘成果档案,对地形、水系、交通、地表覆盖等要素进行动态和定量化、空间化的监测,并统计分析其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地域差异、变化趋势等,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地图图形和研究报告。地理国情监测通过对地理国情进行动态地测绘、统计,从地理的角度来综合分析和研究国情,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提供真实可靠和准确权威的地理国情信息。

地理国情监测流程图
2014年,中海达(满天星云)汇同北京的相关科研单位与机构合作启动研发工作,各方共投入科研和试验人员近百人。经过一些使用单位的建议又将万分之一快速更新做了融合,形成了“人-县-年”(1人负责1县,每年数据一更新)地形图快速更新模式。

地理国情监测系统操作界面
在这里为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它的工作流程。
一、内业部分
万分之一更新数据与国情普查数据等综合称为多元数据。该多元数据在系统中以统一的数据源、文件结构、数据表等形式共存。内业过程后,在进入到外业终端作业前,需要将多元数据导入到终端设备中。该数据在平台与终端之间,通过shp文件结构形式进行交互。Shp文件结构包含了空间坐标信息、属性信息、属性描述信息、空间坐标几何形态等数据,足以从空间位置、数据精度、数据类型、数据内容数据结构上保证作业数据的完整性,因此,不会发生数据交换的过程中,有结构和内容的破坏,很好的保持了数据的一致性。多元数据主要分为影像数据(DOM)、空间信息数据(DLG、元数据、表结构信息等)及核查图斑数据,它们将分别存储在不同的文件结构中。

内业数据预处理
二、外业部分
◆属性核查
在野外的核查过程中,当发现某一对象的现实属性数据与实现属性数据不符时,可选择该对象,然后进行属性编辑。在进行属性数据编辑时,将分为“地理国情属性项”及“万分之一属性项”两部分内容,可分别填写完成后保存即可。虽然在编辑时分项进行了录入,但在数据的内部组织管理中,仍为同一数据源,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如下图所示:

属性核查
◆图斑核查
核查图斑的核查工作主要包含:确定图层分类及属性录入两个工作。现场需要对核查图斑进行核查时,若图斑与实地坐标不符合,则直接删除掉,按普查数据进行坐标及属性的全新采集即可;若相符,则需要先选择图斑对象,然后进行图层的分类确定,之后系统将根据确定好的图层内容,自动调出需要录入的属性字段列表,待录入完成后保存即可。此时已核查的图斑将在地图上消息,取而代之的是目标图层会新增一空间对象。

图斑核查
◆要素标绘
系统设计提供两种方式进行现场要素标绘,一种为电子草图,一种为坐标采集。前者主要通过类似画图板的功能实现现场地形地貌的概略标注说明,后期再进行图形的完善调绘,此方法较为简洁快速,但存在后续工作;而后者通过准确的空间位置获取手段,真实准确地一次性完成图形的调绘工作,此方法较为耗时复杂,但可现场成图。现场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标绘方式,也可两者结合使用,灵活搭配。

电子草图

坐标采集与导航
三、其他辅助功能
◆样本采集
遥感影像解译样本的采集,是为了直接形象地提供地表形态说明。《规程》要求,每一个照片必须代表着某处的地表数据的类型,以及相对应的遥感影像图切片位置。

方法1

方法2
◆手绘采集或坐标采集

手绘模式
◆采集照片及自动化采集遥感影像切片
◆输出MDB数据结果
野外数据采集更新完成后,只需要执行软件的“分类输出”功能,即可将当前作业内容分离出“地理国情普查”及“万分之一更新”两套shp数据至“Output”文件夹中。

这里,仅仅提供了一些简单的作业流程。您若是要有兴趣,我们可以做技术交流。联系人:周伟杰,联系电话:020-28688291、18613098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