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风电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风电已成为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浙江中海达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浙江中海达)参与了国家能源局“十二五”风电项目核准计划中的攀枝花风电场项目,并承担“风电场内道路自适应设计”和“风电场区域施工工程量评精确评估”相关课题的研发任务。
攀枝花风电场风机叶片运输场景
据了解,从2011年下半年起,国家能源局共发布了五批“十二五”风电项目核准计划。其中,四川攀枝花麻栗坪的风电场项目于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核准计划,装机5万千瓦,是攀枝花市9个被纳入该计划的风电场项目之一。
2月15-17日,浙江中海达风电研发小组的谢潇博士带领曾诗晴、陈凯峥和曾浩炜3位研发成员到攀枝花麻栗坪的风电场进行了实地踏勘,了解该风电场的选址要素和实地概貌,不仅掌握了风机及运输车辆的构造特征及尺寸系列参数,还充分了解了已有风电场内道路的结构及未修道路的选线中对路肩、排水沟的专题需求等,为进一步推进风电场内道路设计的系统模块和软件开发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浙江中海达风电研发小组在攀枝花风电场升压站现场
其后三天,研究小组又到位于山西夏县的在建的三期风电场进行实地专题踏勘,并应邀参加了风电GIS专题研讨会。作为风电GIS相关课题的首期实验场,夏县风电场的研究成果将与规划院设计成果协同验证。
在风能清洁可再生优势的广泛共识下,风电行业与GIS专业的结合将成为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夏县风电场风机叶片运输场景
夏县三期待建风电场实地踏勘
浙江中海达风电研发小组与夏县风电场工作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