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网8月9日讯 随着中国海洋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海洋探测装备的市场需求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其中的高端装备无疑是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两年前,中海达“深谋远虑”成立了海洋公司,如今即将迎来收获期,有哪些产品将惊艳亮相?技术储备情况如何?在产业上如何布局?就上述市场关心的问题,全景网记者8月5日专访了中海达董事长廖定海。
中海达董事长廖定海
董事长曾是海军 “定海”注定海洋情缘
在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有一位守护过南海的海军。他就是廖定海。而“定海”这个名字,注定了他与海洋千丝万缕的情缘。廖定海16岁考入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学习海洋测绘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南海舰队。在服役期间,廖定海研究并首创了“测量自动化系统”,同时引进了GPS系统并进行差分定位,1993年,该项目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为南沙群岛的测量工作做出了贡献。
廖定海在部队与徒弟研发产品
廖定海回忆道,在部队工作的十多年间他的足迹几乎遍布南沙、西沙群岛各个岛屿,但是当时国产测绘器材的落后,测绘人员疲于奔命体力严重透支,而且不时还会有生命危险,好点的仪器基本上是进口的,并且价格十分昂贵。他当时就有一个愿望,希望有朝一日能生产出价廉物美的国产测绘仪器。
廖定海海上测绘留影
1999年12月,廖定海租下了广州空军医院的一个105平米的三房一厅的住宅楼,开启了创业之路。2011年2月15日,廖定海一手创办的中海达登陆创业板市场,完成从海军军官到上市公司董事长的华丽转身。上市两年后,江苏中海达海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达海洋公司)在南京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
成立伊始,廖定海即表示,中海达提供海洋探测装备和技术解决方案多年,公司有信心通过加大对高端海洋探测装备的投入,专注高端海洋探测技术的研究,在不久的将来逐渐摆脱对进口设备的依赖,最终实现高端海洋探测装备产业的国产化。
技术储备实力雄厚 多款产品量产并上市
作为国际领先的测绘地理信息装备生产及解决方案提供商,技术储备实力一直是推动中海达持续发展的最大动力。廖定海表示,海洋公司的水下高端装备的声呐技术的积累已经处于国内领先,同时收纳了中科院以国防科工大的人才团队,到目前为止,公司所有的核心技术都已经突破,许多重要产品今年底就可以量产并销售。
廖定海指出,目前技术最难的产品在于多波束水下声呐,经过与中科院的合作以及公司的改进,公司自主研发的多波束声呐产品预计年底可以开始实现销售。此外,中海达海洋公司在国内率先推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两款水下定位系统:iTrack-UB系列超短基线水声定位系统和iTrack-LB系列长基线水声定位系统,利用声呐信号对水下目标进行定位,主要用于局部区域的水下目标进行精确定位及导航,目前已经可以在市场上进行销售。
廖定海认为,目前,国内市场上主要采用国外水声定位系统,国内有少数研究机构虽也在进行水声定位技术的研究,但缺少市场化产品,iTrack正是在次两点上抓住机遇,填补了市场空白。此外,通过并购和投资,公司在无人船以及无人机方面也有重点布局,通过搭载现在的产品,可以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海洋行业前景广阔 中海达海洋公司国内领先
中国是海洋大国,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海洋开发,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和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这是国内实现海洋探测装备产业腾飞的重大市场机遇。未来中国海洋探测装备的市场需求将非常大,而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原有低效率的测量技术也将逐步淘汰。海洋装备应用从低端到高端已是大趋势。
“海洋探测产品目前市场是十个亿的量级,但大部分都是靠进口,未来需要等国产的产品出来慢慢替代。就像以前高精度GPS一样,那时候依赖进口的也不大,可能一年就那么几个亿,但现在普及应用以后市场就大了,一下子就几十个亿,此外市场容量是跟产品价格相关的,价格便宜以后,很多用户都想用,都能用,太贵买不起,所以在中国的市场就是这种情况,东西国产化以后,随着成本的降低,市场量会逐步加大。” 廖定海说。
廖定海指出,中海达海洋公司目前所取得的成果,包括iBeam多波束测深仪、iTrack水声定位系统、ADCP等高端海洋探测产品,随着这些产品已经或者即将投入市场,中海达海洋公司明年将迎来爆发期。
国内知名券商海通证券在近期发布的研报中表示,中海达海洋信息化产品线丰富。公司一直致力于海洋信息化的发展,基于十几年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的技术知识,公司于2016年成功研发HiMAX1.30最新测深仪软件,不仅能够解决测深过程中的一系列技术问题,而且大大方便用户操作。公司的iBeam浅水多波束测深系统、iTrack水声定位系统等产品,可提高海洋信息化水平和海洋作业效率水平。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在航洋勘探、潮汐和洋流的估计、近海测量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中海达海洋产品展示
完成装备布局 未来将提供空间信息整体解决方案
中海达上市6年以来持续高速发展,借力资本市场,公司在装备产业链上的布局已经基本完成,打造在测备行业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廖定海表示,中海达海洋公司未来将从硬件往下游延伸,上游已经储备了核心技术,硬件和装备,往下将提供一系列的行业解决方案以及数据生产。
“从专门做装备产品往解决方案,数据方面发展,这个是未来的趋势,中海达早起定位的是从事卫星导航领域,现在已经延伸到了空间信息产业,原来的愿景是成为全球卫星导航第一品牌,下一步布局会更广,提供更多的整体解决方案,未来中海达的愿景是成为空间信息,天上,地面,地下,三维立体的空间信息布局,数据运营的公司。” 廖定海谈到。
海通证券认为,中海达通过内生外延逐步完善北斗产业链,在政策、技术、需求多重驱动因素叠加下,公司业绩有望实现反转。同时,公司在无人驾驶和海洋信息化领域具备核心技术优势,随着下游需求的启动,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望为公司业绩提供强大驱动力。
东北证券在今年7月份发表的研报中表示,中海达公司在内生强势发展基础上,注重产业链外延投资收购,不断完善空间地理信息产业链布局。实现了定位技术由室内、室外到水下的全方位无缝衔接。未来这些具有高附加值的细分产业可能成为公司的支柱产业,发展前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