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著名大地测量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武汉大学校长刘经南教授亲临中海达公司参观指导。
在中海达廖定海总经理等领导的陪同下,刘院士参观了中海达公司制造车间、研发中心、观看中海达的介绍片,对中海达10年来取得的成绩,以及对中国GNSS产业做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刘院士与公司领导廖定海总经理及管理层、公司员工暨武汉大学毕业生共10余人进行座谈,共同探讨了中国GNSS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他勉励中海达要坚持自主创新,走向世界,为中国GNSS产业争光。应廖总的诚挚邀请,刘院士为中海达挥毫题词:“中国名牌 海洋情怀 达至四海”12个大字,表达了对中海达的深切勉励。
8名武汉大学毕业的员工代表参与座谈,刘院士亲切地与大家聊起在母校的时光,鼓励大家在工作中继续学习,不断地自我提升。
刘院士带来了对行业发展最前端的理解,对中海达寄予了深切的厚望,将会成为中海达不断推动中国GNSS产业发展向前发展的动力。
刘经南院士简介: 
刘经南,湖南长沙人,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前武汉大学校长。
刘经南院士长期从事大地测量坐标系理论、卫星定位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在卫星大地测量技术研究与数据处理方面具有独到建树,是我国卫星大地测量领域的著名专家。上个世纪80年代,他和同事提出的一种测量理论被国际上称为“武测模型”,使大地测量坐标系转换理论研究领域的一系列难题迎刃而解,从而为国际学术争论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他研制出的卫星网与地面网的联合平差软件,不仅解了当时石油勘探部门的燃眉之急,而且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上个世纪90年代,他主持研制出我国第一个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商品化软件——“GPS卫星定位数据处理综合软件”。目前,该软件已被国内外数百家单位采用,占领了国内80%以上的市场,并作为专有技术出口国外。他提出的GPS软件设计思想已被国际GPS商用软件开发界广泛接受和采用,他的部分研究成果已成为国家和城市GPS测量规范。他运用自己提出的“逆推法”,较精确地确立了全国板块运动趋势。他主持完成了国家高精度GPS网的整体平差工程、亚太地区GPS国际会战数据处理及全国数十个大中城市控制网的设计、施工和数据处理。他主持完成的清江隔河岩大坝形变GPS自动监测系统在1998年抗击长江特大洪水的严峻斗争中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表彰。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