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引起全球的关注,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作为测绘界的代表再次参与了本次南极考察,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与以往不同的是,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科考队员第一次采用了国产GPS仪器在南极进行科研项目,为此我们特地专访了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的主任鄂栋臣教授——
中海达报:第26次南极考察和以往的有什么不同吗?
鄂栋臣:正值新中国60年华诞,同时今年也是咱们国家开展首次南极考察25周年,国家对这次考察非常重视,所以这次科考的科研人员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将近210人。并且这次测绘考察也是开展科研项目最多的一次。我们南极测绘研究中心派出了4 名科研人员参加,分别是博士生导师王泽民教授,路志越博士、黄继锋博士、安家春博士。
中海达报: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在测绘研究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鄂栋臣:这次南极科考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我们在中山站建成了第一个验潮站,对验潮站的零点位置测量确定,完成了格罗夫山的高度测量,埃默里冰架、冰盖运动监测,冰下地形测量实验、长城GPS跟踪站更新完善等多个重要的科考项目,获得了极其重要的数据,使我们对南极的认识更深入了一步。
中海达报:“中心”之前一直都用进口的GPS仪器参加南极科考,为什么这次会选择中海达的仪器?
鄂栋臣:由于南极的处于严寒地带,环境非常恶劣,对仪器性能要求比较高,之前我们一直以来都是使用进口的GPS产品。但是,南极考察除了是一项科研工作,更是展现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实力的机会,所以我们一直都希望能用上自己国家的仪器。近年来,我们见到国产的GPS仪器发展得很快,技术和质量也逐渐成熟,我们对国产仪器的信心也逐渐增强。中海达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处于领先水平,所以我们首先就想到了中海达。也非常感谢中海达对这次南极科考的大力支持,中海达这次赞助了我们1台套V8 GNSS,连同我们自己购买的,这次我们携带了中海达V8 GNSS共4台套参加南极科考。中海达是我们第一次采用的国产品牌GPS,也是这次参与测绘科考仪器中数量最多的一个品牌。
中海达报:中海达的GPS仪器参与了哪些项目?
鄂栋臣:中海达的产品基本上参与我们科考的全部项目,是我们考察全程的主要GPS仪器,目前2台V8 GNSS仍然留在南极继续进行中山站的验潮站的零点位置确定的考察。中海达的仪器在这次南极科考发挥重大的作用。
中海达报:中海达的GPS仪器在科考的过程使用情况如何?
鄂栋臣:中海达4台套V8 GNSS在实际使用中表现相当不错,完全超出了我们之前的预料。目前南极的温度最低温度近-30℃,中海达V8 GNSS RTK在整个考察的过程中运行稳定顺畅,电池容量几乎没有受到极地严寒的影响,有很好的续航能力,保障了我们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在南极埃默里冰架、冰盖运动监测测量中,V8 GNSS在每一个观察点都连续工作1个多小时,仪器锁星快,动态测量非常稳定。在中山站进行验潮站的零点位置确定时,V8 GNSS 每次连续运行超过10小时,产品电池续航能力非常好,每天我们换一次电池,然后它就能很平稳地连续测量10多个小时,中途没有出现过失锁、关机等情况,并且高程测量的精度达到厘米级,效果十分令人满意。
另外,中海达的产品操作非常便捷,这让我们感受非常深刻,在南极由于太过寒冷,工作人员都穿得很厚,做每一个动作都比我们平时困难得多,能少操作一个动作对我们来讲就能减轻一些负担。中海达的V8 GNSS设计得比较人性化,只按一下开机键就能开始工作了,非常便捷,这让我们的科考队员都很喜欢。
中海达报:经过第26次科考对中海达GPS仪器的使用,您对国产仪器的发展有什么期望?
鄂栋臣:这次尝试使用中海达的产品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让我们看到了国产仪器的长足进步。经过这次的使用,可以感觉到中海达V8 GNSS已经接近了进口产品的质量,在操作的便捷性上,有的方面甚至比进口产品更优秀。我希望以中海达为代表的国产GPS仪器能全面赶上国际一流水平。以后我们也尽量更多地采用国产的仪器参加南极北极科考,向全世界展现我们国家的测绘技术实力。
鄂栋臣 教授个人简介:
1939出生。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现任武汉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从1984.10.参加中国首南极考察队开始,先后五次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