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182天的风雪洗礼,4月10日 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各项考察任务凯旋抵沪,159名中国南极考察队员随“雪龙”号极地破冰船载誉而归。
在此次考察中,考察队克服南极气候恶劣和冰情复杂等各种困难,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奋力拼搏,共执行了59项科学考察任务和21项后勤保障工程任务,主要开展了对格罗夫山、昆仑站、南大洋走航观测和普里兹湾断面的考察。继1999年中国第15次南极考察后,第二次同时派出两支考察队深入南极内陆,对地处“冰盖之巅”的南极昆仑站和陨石富集的格罗夫山地区开展综合科学考察活动,新收集极地陨石1600余枚,自此,中国现存极地陨石数量已经突破一万枚,该规模仅次于日本、美国,排名世界第三位。
本次考察中,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的科考队员博士生导师王泽民教授,路志越博士、黄继锋博士、安家春博士携带中海达V8 GNSS RTK 4台套,在中山站和长城站进行了南极埃默里冰架、冰盖运动监测,以及验潮站的零点位置确定等多个重点科考项目。在实际测量中,V8 GNSS RTK静态处理的mm级精度完全不输给进口仪器,快速稳定的动态测量为验潮站提供了可靠的CM级高程精度,在近-30℃的严寒中,中海达V8 GNSS RTK长时间工作稳定顺畅,保障了项目的顺利进行,赢得了科考队员们的一致称赞。
作为中国南极测绘的权威机构,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这是首次采用国产仪器进行南极考察项目,中海达V8 GNSS RTK性能的出色表现完全打破了他们对国产GPS仪器的顾虑,同时V8 GNSS RTK便捷操作使科考人员越发喜爱。
目前,2台中海达V8 GNSS RTK与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中的30名越冬队员仍坚守在南极长城站、中山站,他们将在随后的近一年时间里开展气象、生态、极光等项目的科学观测研究及后勤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