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第五届会员(2011)暨“北斗”产业化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两院院士北斗卫星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教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徐德明、闵宜仁副局长、常志海会长、武汉大学测绘学院院长李建成教授等领导专家出席了大会开幕式。
中海达作为大会协办单位也出席了此次会议,中海达副总裁徐峰在会议的“卫星导航定位产业发展与金融投资分论坛”上作主题发言,和相关人士交流中海达在融资发展方面的经验体会。中海达研发部技术经理袁本银在会上作了“GNSS实时单历元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方法研究及应用的报告”,和业界分享了中海达在变形监测领域的最新研究及应用。
徐德明在会员大会上讲话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徐德明出席了本次大会。他指出,近年来,卫星导航和位置服务产业发展迅速。当前我国涉足卫星导航应用与服务产业厂商与机构有6800多家,从业人员数量超过20万人,总投资规模达到500亿元。未来世界的竞争是空间竞争,空间竞争主要是基于位置信息的竞争。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继互联网、蜂窝移动通信之后的全球第三大信息经济新增长点。
徐德明强调,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将按照“构建数字中国、发展壮大产业、建设测绘强国”的战略,进一步加大对卫星导航和位置服务产业的扶持力度。
会上,常志海会长代表四届常务理事会做了工作报告,向协会会员报告了协会在第四期所作的工作,包括确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加强组织建设,团结凝聚力,充分发挥了专家学者在团体工作和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聘请顾问,充分发挥理事会的作用,搞好协会工作;推进行业自律为产业发展创建良好环境、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政府委托的工作;履行服务企业的宗旨;切实为企业服务、大力推进技术进步与创新助推产业发展等。
“北斗产业化”成热门议题
本次会议同时举办了“北斗”产业化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论坛。来自北斗产业链上的近百名专家、科研机构代表、院校教授、公司高管等对“北斗产业化”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据专业研究报告显示,到2015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将达到2500亿元,终端销售量将超过1.58亿,占到全球总量的12%左右。预计到2020年,这一产值将突破4000亿元。
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重大专项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在会上表示,早在今年4月,北斗系统完成了3颗GEO和3颗IGSO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建设任务。目前发射了9颗卫星,今年12月份还将发射1颗卫星,明年会发射6颗卫星,完成整个组网。计划2012年实现区域无源服务能力,2020年北斗卫星形成全球的服务能力。
徐德明局长在会上发表讲话